我的老師| 王輝:他為我點亮“誠實、勤奮、善良”的航標
? ? ? ?金秋時節(jié),感念師恩。9月,我們如期推出“我的老師”專欄,從學生視角講述老師從醫(yī)從教點滴故事,集中展現我院優(yōu)秀教師信念堅定、銳意進取、崇德修身、博學精專的新時代風貌,引導全院教師勇擔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使命,為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奮斗。
?

王輝?
? ? ? ?主任醫(yī)師,博士研究生導師,博士后合作導師,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(yī)院神經外科主任。美國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和Mayo Clinic等國際著名神經外科中心訪問學者,廣東省首批杰出青年醫(yī)學人才。主持國家、省部級科研課題10余項,先后發(fā)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,獲國家發(fā)明專利1項,實用新型2項。
?
入門第一課
? ? ? ?2019年7月9日,我懷著對中山大學的憧憬、對第一次來廣州的忐忑、以及對王輝老師的敬仰和畏懼來到他的辦公室,至今記憶猶新。
? ? ? ?那天是我第一次跨進王輝老師的辦公室,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“住宿安排好沒有,有沒有什么困難”,瞬間讓我感受到了被關懷的溫暖。隨后我們的第一次深入交流,并非高深的學術探討,而是一場關于如何“做人”的談話。王輝老師沒有急于詢問我的科研和職業(yè)計劃,而是鄭重地告訴我:“技術可以磨練,知識可以學習,但作為一名醫(yī)生,有三樣東西是根基,一刻也不能丟:誠實、勤奮和善良。”這句話,成為了我入門的第一課,也成為了我至今恪守的信條。
? ? ? ?“誠實,是對待病情的實事求是,是對待科學的嚴謹無誤,也是對待同行與患者的將心比心;勤奮,是神經外科領域的入場券,這里的每一個病例都關乎生死,不容有絲毫懈?。欢屏?,是一切的前提,是驅使我們?yōu)榛颊邭椌邞]的初心,是醫(yī)者仁心的最好詮釋?!痹谕踺x老師身上,我看到了這六個字最生動的實踐:無論多忙,他查房時總會俯下身,耐心傾聽患者的每一句訴求;無論多累,面對家屬焦灼的詢問,他總能給予最清晰、最溫暖的解答。

王輝老師送給我的第一本書,不是要求做一名“名醫(yī)”,而是做一名“好醫(yī)生”
?
? ? ? ?記得碩士一年級時,我在手術間正要開始做術前準備,王輝老師走進來問我:“患者需要做搭橋的是哪一側?”我當時一陣慌亂,確實還沒來得及仔細核對,就脫口而出:“左邊。”他立刻嚴肅起來,語氣沉重地說:“連手術側都弄不清楚,還做什么醫(yī)生?明確病情、排除手術禁忌,是醫(yī)生最基本的責任。你自己下去好好反省,再有下次,絕不姑息?!?那是我碩士加博士六年中,第一次挨他批評,也是唯一一次。這句話我至今牢牢記得——不是出于記恨,而是發(fā)自內心的感激。甚至到畢業(yè)時,我還有些遺憾:怎么沒能多被他這樣“罵”幾回。
? ? ? ?王輝老師常說,手術技能的進步、科室和醫(yī)院的發(fā)展都離不開患者的信賴與托付,要秉持這樣的態(tài)度你或許才能找到自己行醫(yī)的方向和意義。在六年后正式成為一名醫(yī)生的今天,我依然未忘記他的教導,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、勤奮的“學生”和善良的好醫(yī)生。

王輝老師在進行手術直播
?
臨床是基石,科研為引擎
? ? ? ?作為一名身處技術壁壘高、培養(yǎng)周期長的神經外科領域的醫(yī)生,王輝老師曾與我們分享他對于科研的思考,以及如何平衡科研與臨床的獨到經驗。
? ? ? ?他常教導我們:“臨床是基石,科研為引擎,一個也不能丟。”王輝老師經常在手術接臺的間隙,回到辦公室聽我們匯報課題進展,“老師我沒有很好的基礎研究經歷,可能不知道具體的基礎實驗怎么做,在實驗技術性問題上幫不了你們,需要你們自己去摸索,但是我知道一個課題是否有臨床意義、是否能解決臨床問題、以及怎樣的實驗結果才是靠譜的,我也愿意和你們一起學習做真正可以解決臨床問題的科學研究?!?/span>
? ? ? ?另外,王輝老師還經常與我們探討醫(yī)學前沿領域問題:“未來人類惡性腫瘤的根治一定不在于外科切除,而是在新型特效靶向藥物的研發(fā),你們一定要有這種意識,現有的外科手段或許是當下最廣泛的治療手段,但一定不是最好的,要有開拓進取的意識以臨床手術技能和理念為基礎,科學研究為引擎導向,立志為減輕患者痛苦和生存質量尋找新的治療方向而奮斗。”

王輝老師在基層醫(yī)院做經驗分享
?
亦師亦友,嚴慈相濟
? ? ? ?作為導師,王輝老師不僅傳授知識與技能,引導我們在事業(yè)與人生意義的思考中不斷向上,也始終關心我們的生活,常常主動詢問是否有困難,并叮囑“有困難一定要告訴我”。
? ? ? ?記得博士一年級時,我的課題開題預實驗屢屢受挫,遲遲沒有進展,心情低落之下便獨自外出旅行散心。后來被王輝老師察覺,本以為會挨批,誰知他見到我后,他竟笑瞇瞇地調侃道:“曬得這么黑,是跑去非洲做調研了嗎?”如此幽默風趣,又充滿智慧與寬容的老師,怎能不讓人敬佩、不讓人發(fā)自內心地愛戴?在他身上,一位醫(yī)者的仁心、一位師者的愛心,以及一名科研人的嚴謹與擔當,得到了完美詮釋。
? ? ? ?師恩深似海,片語難盡;教誨如春風,沐澤一生。

師門傳承——王輝老師與他的恩師袁賢瑞教授同臺手術
?